如果民族主义被政客所利用,那么,民族主义情绪就很容易被引爆而走入极端,其最终结果将会不以这些政客的意志为转移,而失控的民族主义情绪可能会摧毁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国家。
而总理莫迪则是民族主义的代表。那么,莫迪为何怕民族主义失控?
原因很简单。
1、在莫迪时代,特别是第二个任期的莫迪,他将一个被注入新鲜活力的印度推向了世界。在中美开启“冷战”模式后,莫迪政府看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而这个机遇,给了“大国梦”的印度更大的自信与推动力。所以,主张多极化的印度,迫切希望做地区乃至世界领袖;
2、如今的莫迪政府正在面临一个如何平衡中美关系与如何面对意识形态保守方面的挑战。以此同时,印度政府还要大力提振本国的经济;
3、作为政治家,为了国家战略发展的同时还必须稳固自己的政权。所以,他们大多是采用“民族主义”与“实用主义”相结合的原则。
基于上面的出发点,就不难理解为何莫迪政府在之前主动挑起“洞 朗”与“加 勒 万 河 谷”事件后,却又急于灭火的动机。
而“洞 朗”与“加 勒 万 河 谷”事件的背后,都是与国际大环境密不可分的。
当印度被民族主义情绪所激怒,在主动挑起边界冲突其结果导致印军伤亡、民间抵制砸毁“zhong guo制造”的商品等等行为有所失控时,莫迪则迅速在前几日的印度全党派会议上称:“zhong guo军队没有进入我们的领土,也没有占领我们的哨所。”虽然莫迪的这个结论招致反对党、军方与各路媒体的批评,但是,它毕竟是总理莫迪施政的战略之一:即要充分利用民族主义情绪,又不能让他失控。
莫迪是看准了机遇,希望在中美博弈中,获得印度的利益最大化。这个利益既有政治外交层面也有经济舆论方面,当然也包括莫迪个人。
而在如何对待亚洲大国与邻居中国的问题上,印度显然深知与zhong guo综合实力的差距,也深知印度需要中国,如果印度给zhong印关系造成不可逆的结果,那么,印度的损失会不可估量。
所以,莫迪在听之任之的同时,努力去平息被点燃的民族主义情绪。
想结束与中 国的对峙,又想安抚国内。这需要莫迪的审时度势与知己知彼。